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班固原文及翻译 【说明】本传叙述眭弘、夏侯始昌、夏侯胜、京房、翼奉、李寻等人的言行。这是一篇都是明经,推阴阳、说灾异者的类传。睦弘(字孟)元凤年间以灾异数起,乃推《春秋》之意,上书建议求贤,禅让帝位,被霍光以妖言惑众,大逆不道罪处死。夏侯始昌,通《五经》,明于阴阳,预言柏梁台灾,果然。夏侯胜,明于经学,说灾异,参与谋立宣帝,曾以非难宣帝褒尊武帝获罪,继因有灾异而获免。京房,长于灾变之说。石显专权,乃借灾异而言用人不当,终被石显害死。翼奉,明于经学,好律历阴阳之占。元帝因灾疫而招谏,乃上封事极言灾异之故,建议徙都洛阳。李寻,好《洪范》灾异,又学天文月令阴阳。对王根说灾异,预言洪水为灾。劝哀帝去女宠,远外亲,任用贤能。又建议改元易号,但无实效,被流放敦煌。西汉学者自董仲舒始,推阴阳、言灾异者众,班固集此五人为一传,有一定意义。传未指出他们推阴阳,言灾异,纳说时君,点明了政治性;所评察其所言,仿佛一端。假经设谊,依托象类,或不免乎亿则屡中,暗讥其道木非必高明;还说仲舒下吏,夏侯囚执,眭孟诛戮,李寻流放,此学者之大戒也,更是嘲笑他们信口雌黄而招祸。 眭弘字孟,鲁国蕃人也(1)。少时好侠(2),斗鸡走马,长乃变节,从赢公受《春秋》(3)。以明经为议郎(4),至符节令(5)。 (1)鲁国:汉诸侯王国。治鲁县(今山东曲阜)。善:县名。今山东滕县。(2)侠:宋祁疑侠字上有游字。(3)赢公:赢(yíng),姓也。公,长老之号。据《儒林传》赢公,东平人,受《公羊春秋》于董仲舒,故眭弘书称先师董仲舒。(4)明经:通晓经术。(5)符节令:官名。掌管符节。属少府。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(1),泰山莱芜山南匈匈(恟恟)有数千人声,民视之,有大石自立,高丈五尺,大四十八围,入地深八尺,三石为足。石立后有白鸟数千下集其旁。是时昌邑有枯社木卧复生(2),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,亦自立生,有虫食树叶成文字,曰公孙病已立,孟推《春秋》之意,以为石柳皆阴类,下民之象,泰山者岱宗之岳,王者易姓告代之处。今大石自立,僵柳复起(3),非人力所为,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。枯社木复生,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。孟意亦不知其所在,即说曰:先师董仲舒有言,虽有继体守文之君,不害圣人之受命。汉家尧后,有传国之运(4)。汉帝宜谁差天下(5),求索贤人,禅以帝位,而退自封百里,如殷周二王后,以承顺天命。孟使友人内官长赐上此书(6)。时、昭帝幼,大将军霍光秉政(7),恶之,下其书廷尉。奏赐、孟妄设妖言惑众,大逆不道,皆伏诛。后五年,孝宣帝兴于民间,即位,征孟子为郎。 (1)元凤三年:前78年。(2)昌邑:县名。曾为昌邑王国都。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。(3)僵:僵也。(4)汉家尧后,有传国之运:意谓尧禅舜,汉亦宜然(杨树达说)。(5)谁差:谁,问;差,择也。此指问择天下贤人。(6)内官:署名。内官长:内官之长官。(7)霍光:本书有其传。 夏侯始昌,鲁人也。通《五经》,以《齐诗》、《尚书》教授。自董仲舒、韩婴死后(1),武帝得始昌,甚重之。始昌明于阴阳,先言柏梁台灾日,至期日果灾(2)。时昌邑王以少子爱,上为选师,始昌为太傅。年老,以寿终。族子胜亦以儒显名。 (1)董仲舒:本书有其传。韩婴:《儒林传》有其传。(2)期日:所期约之日。据《五行志》,在太初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。 夏侯胜字长公。初,鲁共王分鲁西宁乡以封子节侯(1),别属大河,大河后更名东平(2),故胜为东平人。胜少孤,好学,从始昌受《尚书》及《洪范五行传》(3),说灾异。后事商卿(4),又从欧阳氏问。为学精孰(熟),所问非一师也。善说礼服(5)。征为博士、光禄大夫。会昭帝崩、昌邑王嗣立(6),数出(7)。胜当乘舆前谏曰(8):天久阴而不雨,臣下有谋上者,陛下出欲何之(9)?王怒,谓胜为妖言,缚以属吏(10)。吏白大将军霍光,光不举法。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(11)。光让安世以为泄语(12),安世实不言(13)。乃召问胜,胜对言:在《洪范传》曰皇之不极,其罚常阴,时则下人有伐上者,恶察察言(14),故云臣下有谋。光、安世大惊,以此益重经术士。后十余日,光卒与安世(共)白太后,废昌邑王,尊立宣帝。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(15),太后省政(16),宜知经术,白令胜用《尚书》授太后。迁长信少府(17),赐爵关内侯,以与(预)谋废立,定策安宗庙,益千户。 (1)共王:共,读如恭。共王名余,景帝之子。宁乡:在今山东宁阳南。节侯:指宁阳侯刘恬。(2)东平:在今山东济宁市一带。(3)《洪范五行传》:伏生所记,今见于《尚书大传》之中(杨树达说)。(4)卿:姓(疑为简),名卿。东平人,兒宽门人。(5)善说礼服:萧望之曾向夏侯胜问《论语》礼服,见《萧望之传》。 (6)昌邑王之事,详见《武王子传》。(7)数出:指多次外出游戏。(8)乘舆:当作乘舆车(宋祁、王念孙说),即天子车。(9)之:往也。(10)属吏:交给主管官吏处理。(11)张安世:张汤之子。见《张汤传》。(12)让:责备。(13)言:疑作泄。 (14)恶:谓忌讳。察察言:明说之意。 (15)东宫:太后居处。(16)太后:指上官太后。省:视也。 (17)长信少府:官名。 掌管长信宫(东宫)事务。 宣帝初即位,欲褒先帝,诏丞相御史曰:朕以眇身(1),蒙遗德,承圣业,奉宗庙,夙夜惟念(2)。孝武皇帝躬仁谊(义),成威武,北征匈奴,单于远遁,南平氏羌、昆明、瓯骆两越,东定薉、貉、朝鲜,廓地斥境,立郡县,百蛮率服,款塞自至,珍贡陈于宗庙;协音律,造乐歌,荐上帝,封泰山,立明堂,改正朔,易服色;明开圣绪,尊贤显功,兴灭继绝,褒周之后;备天地之礼,广道术之路。上天报況(3),符瑞并应,宝鼎出,白麟获,海效巨渔(4),神人并见,山称万岁。功德茂盛,不能尽宣,而庙乐未称(5),朕甚悼焉。其与列侯、二千石、博士议。于是群臣大议廷中,皆曰:宜如诏书。长信少府胜独曰: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,然多杀士众,竭民财力,奢泰无度,天下虚耗,百姓流离,物故者半(6)。蝗虫大起,赤地数千里(7),或人民相食,畜(蓄)积至今未复。亡(无)德泽于民,不宜为立庙乐。公卿共难胜曰:此诏书也。胜曰:诏书不可用也。人臣之谊(义),宜直言正论,非苟阿意顺指。议已出口,虽死不悔。于是丞相义、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(8),毁先帝,不道,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(9),不举劾,俱下狱。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,奏《盛德》、《文始》、《五行》之舞,天下世世献纳,以明盛德。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,皆立庙,如高祖、太宗焉(10)。 (1)眇(miǎo):微小。(2)惟:思也。(3)況:赐也。(4)效:致也。(5)称:副也。(6)物故:谓死。(7)赤地数千里:谓无五谷之苗。(8)义:蔡义。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。广明:田广明。《酷吏传》有其传。(9)黄霸:《循吏传》有其传。(10)高祖:汉高帝刘邦的庙号。太宗:汉文帝刘恒的庙号。 胜、霸既久系,霸欲从胜受经,胜辞以罪死。霸曰:朝闻道,夕死可矣,(1)。胜贤其言,遂授之。系再更冬(2),讲论不怠。 (1)朝闻道,夕死可矣:见《论语里仁篇》。(2)更:历也。 至四年夏(1),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,或山崩,坏城郭室屋,杀六千余人。上乃素服,避正殿,遣使者吊问吏民,赐死者棺钱。下诏曰:盖灾异者,天地之戒也。朕承洪业,托士民之上,未能和群生。囊者地震北海、琅邪(2),坏祖宗庙,朕甚惧焉。其与列侯、中二千石博问术士,有以应变,补朕之阙(缺),毋有所讳。因大赦,胜出为谏大夫、给事中(3),霸为扬州刺史(4)。 (1)四年:指本始四年(70)。(2)囊:疑作乃(宋祁说)。北海、琅邪:皆郡名。北海郡治营陵(在今山东潍坊市南)。琅邪郡治东武(今山东诸城)。(3)谏大夫:官名。属郎中令(光禄勋)。给事中:侍从皇帝左右。(4)杨州:西汉十三部之一。约当今华东地区。 胜为人质朴守正,简易亡(无)威仪。见时谓上为君(1),误相字于前(2),上亦以是亲信之(3)。尝见,出道上语(4),上闻而让胜,胜曰:陛下所言善,臣故扬之。尧言布于天下,至今见诵。臣以为可传,故传耳。朝廷每有大议,上知胜素直,谓曰:先生通正言,无惩前事(5)。 (1)见:指见天子。(2)误相字于前:谓错误地在君前以名字相呼。前:指天子之前。(3)是:指其质朴。(4)出道上语:在外谈起天子之语。(5)前事:指坐议庙乐事。 胜复为长信少府,迁太子太傅(1)。受诏撰《尚书》、《论语说》(2)。赐黄金百斤。年九十卒官(3),赐冢茔(4);葬平陵(5)。太后赐钱二百万,为胜素服五日,以报师傅之恩,儒者以为荣。 (1)太子太傅:官名。辅导太子。(2)说:解说。(3)卒官:死于官位。(4)冢茔(yíng):墓地,(5)平陵:陵名、县名。在今陕西咸阳市西。 始,胜每讲授,常谓诸生曰: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(1)。学经不明,不如归耕。 (1)青紫:指汉时三公官位。汉丞相、太尉,皆金印紫绶;御史大夫银印青缓。俯拾地芥:极言其易。地芥:地上之草芥。 胜从父子建字长卿(1),自师事胜及欧阳高,左右采获,又从《五经》诸儒问与《尚书》相出入者,牵引以次章句,具文饰说。胜非之曰:建所谓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建亦非胜为学疏略,难以应敌。建卒自颛(专)门名经,为议郎博士,至太子少傅(2)。胜子兼为左曹太中大夫(3),孙尧至长信少府、司农、鸿胪(4),曾孙蕃郡守、州牧、长乐少府(5)。胜同产弟子赏为梁内史(6),梁内史子定国为豫章太守(7)。而建子千秋亦为少府、太子少傅(8)。 (1)从父:父亲的兄弟,即伯父、叔父。从父子:从父之子,即堂兄弟。(2)太子少傅:官名。辅导太子。次于太子太傅。(3)左曹:加官。太中大夫:官名。属郎中令(光禄勋)。(4)司农:即大司农。汉九卿之一。鸿胪:即大鸿胪。汉九卿之一。(5)州牧:官名。西汉成帝时,改刺史为州牧,后废置不常。长乐少府:官名。掌管长乐宫事务。(6)同产:指同母兄弟。梁:汉诸侯王国名,都睢阳(在今河南商丘南)。内史:官名。治王国之民。(7)豫章:郡名。治南昌(今江西南昌市)。(8)少府:官名。汉九卿之一。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,为皇帝的私府。 京房字君明,东郡顿丘人也(1)。治《易》,事梁人焦延寿(2)。延寿字赣。赣贫贱,以好学得幸梁王,王共(供)其资用,令极意学。既成,为郡史,察举补小黄令(3)。以候司(伺)先知奸邪,盗贼不得发。爱养吏民,化行县中。举最当迁(4),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,有诏许增秩留(5),卒于小黄。赣常曰:得我道以亡身者,必京生也。其说长于灾变,分六十四卦,更直日用事,以风雨寒温为候:各有占验。房用之尤精。好锺律,知音声。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(6)。 (1)东郡:郡名。治濮阳(在今河南濮阳西南)。顿丘:县名。在今河南濮阳北。(2)梁人:梁国蒙县人。蒙县,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。(3)小黄:县名。在今河南开封东北。(4)举最:以考核成绩最好而被推举。当迁:应当升官。(5)留:谓留任。(6)初元四年:前48年。 永光、建昭间(1),西羌反(2),日蚀,又久青亡(无)光,阴雾不精(3)。房数上疏,先言其将然,近数月,远一岁,所言屡中,天子说(悦)之。数召见问,房对曰:古帝王以功举贤,则万化成(4),瑞应著,未世以毁誉取人,故功业废而致灾异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,灾异可息。诏使房作其事,房奏考功课吏法。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(5),皆以房言烦碎(6),令上下相司(伺),不可许。上意乡(向)之。时部刺史奏事京师(7),上召见诸刺史,令房晓以课事,刺史复以为不可行。唯御史大夫郑弘、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(8),后善之。 (1)永光、建昭:皆汉元帝年号。永光共五年(前43前39)。建昭共五年(前38前34)。(2)西羌:古代西部之羌族。活动于今甘肃、青海一带。(3)精:古晴字(钱大昭说)。(4)万化:指各种事物。(5)温室:殿名。在未央宫。(6)烦碎:犹琐细。(7)部刺史:刺史各部一州,故曰部刺史。(8)郑弘: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。周堪《儒林传》有其传。 是时中书令石显颛(专)权(1),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,与房同经,论议相非。二人用事,房尝宴见(2),问上曰:幽厉之君何以危(3)?所任者何人也?上曰:君不明,而所任者巧佞。房曰:知其巧佞而用之邪,将以为贤也?上曰:贤之。房曰: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?上曰: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。房曰:若是,任贤必治,任不肖必乱,必然之道也。幽厉何不觉寤(悟)而更求贤,易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(4)?上曰:临乱之君各贤其臣,令皆觉霜(悟),天下安得危亡之君?房曰:齐桓公、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(5)?,然则任竖刁、赵高(6),政治日乱,盗贼满山,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(悟)乎?上曰: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。房因免冠顿首,曰:《春秋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,以视(示)万世之君。今陛下即位已来。日月失明,星辰逆行,山崩泉涌,地震石陨,夏霜冬雷,春调秋荣,陨霜不杀,水旱螟虫,民人饥疫,盗贼不禁,刑人满市,《春秋》所记灾异尽备。陛下视今为治邪,乱邪?上曰:亦极乱耳。尚何道!房曰:今所任用者谁与(欤)?上曰:然幸其瘉(愈)于彼(7),又以为不在此人也(8)。房曰: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。臣恐后之视今,犹今之视前也。上良久乃曰:今为乱者谁哉?房曰:明主宜自知之。上曰:不知也;如知(之),何故用之?房曰:上最所信任,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。房指谓石显,上亦知之,谓房曰:已谕(9)。 (1)石显:《佞幸传》有其传。(2)宴见:以闲暇时入见天子。(3)幽厉:周幽王、周厉王。(4)卒:终也。(5)齐桓公:春秋时齐国君。五霸之一。(6)然则:与然而义同竖刁:齐桓公时近臣,后弄权作乱。赵高:秦未权臣,阴谋弄权,促使秦朝衰亡。(7)愈:犹胜。(8)上曰等句:意谓我所用者,幸其胜于竖刁、赵高之辈,且灾异不在此人。(9)已谕:言己晓此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