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翻译,资治通鉴白话版,围炉夜话全文及翻译,战国策全文及翻译,汉书原文及翻译-国学翻译

http://xue.360yoka.com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汉书原文及翻译 > 张陈王周传第十·班固原文及翻译

张陈王周传第十·班固原文及翻译

时间:2018-09-02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点击:
张陈王周传第十班固原文及翻译 【说明】本传叙述汉初勋臣张良、陈平、王陵、周勃及其子亚夫的为人处世及从政事迹。张良是一位不平凡的传奇人物。他曾狙击秦始皇,参加反秦运动;在楚汉相争中运筹帷幄,为刘邦解危困、用贤才、慎分封出谋划策;在巩固汉政权事业

  张陈王周传第十班固原文及翻译

  【说明】本传叙述汉初勋臣张良、陈平、王陵、周勃及其子亚夫的为人处世及从政事迹。张良是一位不平凡的传奇人物。他曾狙击秦始皇,参加反秦运动;在楚汉相争中运筹帷幄,为刘邦解危困、用贤才、慎分封出谋划策;在巩固汉政权事业中又深谋远虑,为论功行赏、支持迁都、谋迎四皓贡献心力;晚年淡于功名,强忍退隐,可谓大智大勇。陈平是刘邦部下仅次于张良的高级参谋,在楚汉相争中,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,使楚内部分裂,又用计使刘邦解脱荥阳被围之险;在巩固汉政权过程中,用计擒韩信、解平城之围、平诸吕之乱,确是奇谋之士。王陵反秦佐汉,为右丞相时,反对吕后封王诸吕。为人任气、刚直。周勃出身下层,是刘邦的老部下,立有战功,又平诸吕之乱以安刘氏,可谓是汉朝的忠节大臣,然竟遭狱囚。周亚夫颇有将才,曾平定吴楚七国之乱,又坚持无功不候之约,反对景帝封外戚王信为侯,竟至饿死。《史记》将张良、陈平、周勃等分列于世家,并附王陵、周亚夫事;对他们功绩给予充分的肯定,寄予深深的敬意;评周亚夫足己而不学,守节不逊,乃表面批评,而实是颂扬刚直不阿。《汉书》合张、陈、王、周为一传;大致袭取《史记》文字,略有删改;评语多取于《史记》,但对周勃父子所受不公正的待遇,未置一词。114阅读3lian.com/zl/转载请保留

  张良字子房,其先韩人也(1)。大父开地(2),相韩昭侯、宣惠王、襄哀王(3)。父平,相釐王、悼惠王(4)。悼惠王二十三年,平卒。卒二十岁(5),秦灭韩。良少,未宦事韩(6)。韩破,良家僮三百人(7),弟死不葬,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(8),为韩报仇,以五世相韩故(9)。

  (1)韩: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。(2)大父:祖父。开地:张良的祖父之名。(3)韩昭侯:名武。在位二十六年(前358前333)。宣惠王:在位二十一年(前332前312)。襄哀王:名仓。在位十六年(前311前296)。(4)釐王:名咎。在位二十三年(前295前273)。悼惠王:在位三十四年(前272前239)。(5)卒二十岁:指张平死后二十年,即前230年。(6)宦事:做官。(7)家僮:奴婢。(8)客:这里指刺客。(9)五世相韩:谓相韩五世(五君)。

  良尝学礼淮阳(1),东见仓海君(2),得力士,为铁椎重百二十斤。秦皇帝东游(3),至博浪沙中(4),良与客狙击秦皇帝,误中副车(5)。秦皇帝大怒,大索天下(6),求贼急甚。良乃更名姓,亡匿下邳(7)。

  (1)淮阳:郡国名。治陈(今河南淮阳县)。(2)仓海君:当时一位隐士之号。(3)秦皇帝:秦始皇。(4)博浪沙:地名。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。(5)副车:即属车,护从皇帝的车。(6)索:搜索。(7)亡匿:逃避,躲藏。下邳:县名。在今江苏沛县南。

 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(1),有一老父,衣褐(2)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圯下(3),顾谓良曰:孺子(4),下取履!良愕然,欲欧(殴)之。为其老,乃强忍,下取履,因跪进,父以足受之,笑去,良殊大惊。父去里所(5),复还,曰:孺子可教矣。后五日平明,与我期此(6)。良因怪,跪曰:诺。五日平明,良往,父已先在,怒曰:与老人期,后,何也?去,后五日早会。五日,鸡鸣往。父又先在,复怒曰:后,何也?去,后五日复早来。五日,良夜半往。有顷(7),父亦来,喜曰:当如是。出一编书(8),曰:读是则为王者师。后十年兴。十三年,孺子见我,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已(9)。遂去不见。旦日视其书,乃《太公兵法》(10)。良因异之,常习读诵。

  (1)圯(yí):桥。(2)衣褐:穿着粗布短衣。(3)直:特意。履:鞋子。(4)孺子:小孩子。不客气的称呼。(5)里所:一里来地。(6)期:约会。(7)有顷:过了一会。(8)一编书:一册书。(9)济北:郡名。治博阳(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)。谷城山: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南。已:语终之辞。(10)《太公兵法》:相传为姜太公所著兵书。

  居下邳,为任侠(1)。项伯尝杀人(2),从良匿。

  (1)任侠:讲义气,好打抱不平。(2)项伯:项羽的叔父。

  后十年,陈涉等起,良亦聚少年百余人。景驹自立为楚假王(1),在留(2)。良欲往从之,行道遇沛公。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,遂属焉。沛公拜良为厩将(3)。良数以《太公兵法》说沛公,沛公喜,常用其策。良为它人言,皆不省(4)。良曰:沛公殆天授(5)。故遂从不去。

  (1)景驹:楚国贵族的后裔。假王:暂时代理之王。(2)留:县名。在今江苏沛县东南。(3)厩(jiù)将:主管马匹的军官。(4)省:领悟。(5)殆:几乎。天授:天才之意。

  沛公之薛(1),见项梁,共立楚怀王。良乃说项梁曰:君已立楚后,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(2),可立为王,益树党(3)。项梁使良求韩成,立为韩王。以良为韩司徒(4),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,得数城,秦辄复取之,往来为游兵颖川。

  (1)薛:县名。在今山东滕县东南。(2)韩: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。横阳君成:韩成,横阳君是封号。(3)益树党:多建各派势力,共同反秦。这是张良当时的指导思想。(4)司徒:官名。等于丞相。(5)颍川:郡名。治阳翟(在今河南禹县)。

 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辕(1),良引兵从沛公,下韩十余城,击杨熊军(2)。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(3),与良俱南,攻下宛(4),西入武关(5)。沛公欲以二万人击秦峣关下军(6),良曰:秦兵尚强,未可轻。臣闻其将屠者子,贾竖易动以利(7)。愿沛公且留壁(8),使人先行,为五万人具食,益张旗帜诸山上,为疑兵,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(9)。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(10),沛公欲听之。良曰:此独其将欲叛,士卒恐不从,不从必危,不如因其解(懈)击之,沛公乃引兵击秦军,大破之。逐北至蓝田(11),再战,秦兵竟败。遂至咸阳,秦王子婴降沛公。

  (1)洛阳:县名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辕:山名。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。(2)杨熊:秦将。(3)阳翟:县名。在今河南禹县。(4)宛:县名。在今河南南阳市。(5)武关: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。(6)峣关: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。(7)贾竖:犹言跑买卖的小人。对商人轻蔑的称呼。(8)留壁:安营扎寨。(9)郦食其(yìjī):刘邦的谋士。本书有其传。啖(dàn):吃。这里是引诱之意。(10)咸阳:秦朝的国都,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。(11)逐北:迫击败军。蓝田:在今陕西蓝田县西。

  沛公入秦(1),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,意欲留居之。樊啥谏(2),沛公不听。良曰:夫秦为无道,故沛公得至此。为天下除残去贼,宜缟素为资(3)。今始入秦,即安其乐,此所谓助桀为虐。且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(4),愿沛公听樊哙言。沛公乃还军霸上(5)。

  (1)入秦:《史记》作入秦宫,是也。(2)樊哙:刘邦部将。本书有其传。(3)缟素为资:犹言以俭朴为本。缟素:白色的衣服。这里是朴素之意。(4)忠言逆耳利于行:这是当时的俗语。(5)霸上:地名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。

  项羽至鸿门(1),欲击沛公,项伯夜驰至沛公军,私见良,欲与俱去。良曰:臣为韩王送沛公,今事有急,亡去不义。乃具语沛公。沛公大惊,曰:为之奈何?良曰:沛公诚欲背项王邪?沛公曰:鲰生说我距(拒)关毋内(纳)诸侯(2),秦地可王也,故听之。良曰: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?沛公默然,曰:今为奈何?良因要项伯见沛公。沛公与伯饮,为寿(3),结婚,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,所以距(拒)关者,备它盗也。项羽后解,语在《羽传》。

  (1)鸿门:地名。在今陕西临潼县东,今称项王营。(2)鲰(zōu)生:犹言小子。骂人语。(3)为寿:敬酒以祝健康长寿。

  汉元年,沛公为汉王,王巴蜀(1),赐良金百溢(镒)(2),珠二斗,良具以献项伯。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,使请汉中地(3)。项王许之。汉王之国,良送至褒中(4),遣良归韩。良因说汉王烧绝栈道(5),示天下无远心,以固项王意。乃使良还。行,烧绝栈道。

  (1)巴、蜀:二郡名。巴郡治江州(在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),蜀郡治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。(2)镒:重量单位,二十两为一镒。有说二十四两为一镒。(3)汉中:郡名。治南郑(在今陕西汉中市)。(4)褒中:邑名。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。(5)栈道:又称阁道,山谷间以竹木构筑的通道。

  良归至韩,闻项羽以良从汉王故,不遣韩王成之国,与俱东,至彭城杀之(1)。时汉王还定三秦,良乃遗项羽书曰:汉王失职,欲得关中,如约即止,不敢复东。又以齐反书遗羽,曰:齐与赵欲并灭楚。项羽以故北击齐。

  (1)彭城:县名。在今江苏徐州市。

  良乃间行归汉(1)。汉王以良为成信侯,从东击楚。至彭城,汉王兵败而还。至下邑(2),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(3):吾欲捐关已(以)东等弃之(4),谁可与共功者(5)?良曰:九江王布(6),楚枭将(7),与项王有隙,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(8),此两人可急使。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即欲捐之,捐此三人,楚可破也。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(9),而使人连彭越。及魏王豹反,使韩信特将北击之(10),因举燕、代、齐、赵(11)。然卒破楚者,此三人力也。

  (1)间行:走小道。(2)下邑:县名。在今安徽砀山县。(3)踞鞍:坐在马鞅上。古时行军中休息,常解下马鞍作坐卧之用。(4)捐:放弃,这里是分出之意。(5)共功:谓共立破楚之功。(6)九江王布:即黥布。(7)枭将:勇猛之将。(8)梁地:指战国时魏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市)一带。(9)随何:刘邦之谋臣。(10)特将:独当一面之将,犹今方面军司令。(11)(韩信)举燕、代、齐、赵:详见本书《韩信传》。

  良多病,未尝特将兵,常为画策臣(1),时时从。

  (1)画策臣:出谋划策之臣。

  汉三年,项羽急围汉王于荥阳(1),汉王忧恐,与郦食其谋桡楚权(2)。郦生曰:昔汤伐桀(3),封其后妃(4);武王诛纣(5),封其后宋(6)。今秦无道,伐灭六国(7),无立锥之地(8)。陛下诚复立六国后,此皆争戴陛下德义,愿为臣妾。德义已行,南面称伯(霸),楚必敛衽而朝(9)。汉王曰:善。趣(促)刻印,先生因行佩之(10)。

  (1)荥阳:县名。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。(2)桡(náo):阻止。这里是削弱之意。(3)汤:商汤王。桀:夏桀王。(4)杞:古国名。在今河南杞县。(5)武王:周武王。纣:商纣上。(6)宋:古国名。都于今河南商丘。(7)六国:战国时的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韩、魏。(8)无立锥之地:言秦不分封六国之后裔。(9)敛衽:摄其裳际,准备朝拜之态。(10)佩:佩带,这里是授予之意。

  郦生未行,良从外来谒汉王。汉王方食,曰: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。具以郦生计告良,曰:于子房何如?良曰:谁为陛下画此计者?陛下事去矣。汉王曰:何哉?良曰:臣请借前箸以筹之(1)。昔汤武伐桀纣封其后者,度能制其死命也。今陛下能制项籍死命乎?其不可一矣。武王入殷(2),表商容闾(3),式箕子门(4),封比干墓(5),今陛下能乎?其不可二矣。发钜(巨)桥之粟(6),散鹿台之财(7),以赐贫穷,今陛下能乎?其不可三矣。殷事已毕,偃革为轩(8),倒载干戈,示不复用,今陛下能乎?其不可四矣。休马华山之阳(9),示无所为,今陛下能乎?其不可五矣。息牛桃林之野(10),天下不复输积,今陛下能乎?其不可六矣。且夫天下游士,离亲戚,弃坟墓,去故旧,从陛下者,但日夜望咫尺之地(11)。今乃立六国后,唯无复立者(12),游士各归事其主,从亲戚,反故旧,陛下谁与取天下乎?其不可七矣。且楚唯毋(无)强(13),六国复挠而从之,陛下焉得而臣之?其不可八矣。诚用此谋,陛下事去矣。汉王辍食吐哺(14),骂曰:竖儒(15),几败乃公事(16)!令趣(促)销印。

  (1)前箸:面前的筷子。筹:筹划。(2)殷:商都。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。(3)表商容闾:在商容的里门立表以表彰之。商容:商末贤人,因谏纣不听而退隐。闾:里门。(4)式箕子门:在箕子门前伏式以示尊敬。式:古人乘车过长者或尊者之门时,伏于车前横木,以示尊敬,称为式。箕子:商纣王之叔,官为太师,因谏纣王而被囚禁,后武王灭商而获释。(5)封比干墓:为比干修墓。比干:商纣王之叔,官为少师,因屡谏纣王而被挖心而死。(6)巨桥:指巨桥仓。商在巨桥(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衡漳水上)附近修建的粮仓。(7)鹿台:商纣王储存金钱之处,故址在今河南淇县。(8)偃革为轩:谓改兵车为轩车(普通的乘用车),意谓偃武修文。革:指兵车。(9)休马:言让战马休息。华山:在今陕西华阴县南。阳:山的南面。(10)息牛:言让运输军事物资的牛休息。桃林:也称桃林塞,地区名,大约在今河南灵宝与陕西临潼之间。(11)望咫尺之地:言希望分封到一片土地。(12)无复立:言再无土地可分封。(13)楚唯无强:只有楚无敌于天下之意。无强:无有强过之。(14)辍(chuò)食:中止吃饭。吐哺:吐出口中的食物。(15)竖儒:犹言儒生小子,今则曰臭老九。(16)乃公:你老子。

  后韩信破齐欲自立为齐王,汉王怒。良说汉王,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。语在《信传》(1)。

  (1)《信传》:即本书《韩信传》。

  五年冬,汉王追楚至阳夏南(1),战不利,壁固陵(2),诸侯期不至(3),良说汉王,汉王用其计,诸侯皆至。语在《高纪》(4)。

  (1)阳夏(jiǎ):县名。在今河南太康县。(2)壁:安营扎寨。固陵:邑名。在今河南太康县南。(3)期:言约会的日期。(4)《高纪》:即本书《高帝纪》。

  汉六年,封功臣。良未尝有战斗功,高帝曰:运筹策帷幄中,决胜千里外,子房功也。自择齐三万户。良曰:始臣起下邳,与上会留,此天以臣授陛下。陛下用臣计,幸而时中,臣愿封留足矣,不敢当三万户(1)。乃封良为留侯,与萧何等俱封。

  (1)良曰等句:此是张良表示谦让,不像韩信辈恃功争封,实为明哲保身。

 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,其余日夜争功而不决,未得行封。上居洛阳南宫,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数人偶语(1)。上曰:此何语?良曰: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上曰:天下属安定(2),何故而反?良曰:陛下起布衣(3),与此属取天下,今陛下已为天子,而所封皆萧、曹故人所亲爱,而所诛者皆平生仇怨。今军吏计功,天下不足以遍封,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(4),又恐见疑过失及诛,故相聚而谋反耳。上乃忧曰:为将奈何?良曰:上平生所憎,群臣所共知,谁最甚者?上曰:雍齿与我有故怨(5),数窘辱我,我欲杀之,为功多,不忍。良曰:今急先封雍齿,以示群臣,群臣见雍齿先封,则人人自坚矣(6)。于是上置酒,封雍齿为什方侯(7),而急趣(促)丞相御史定功行封。群臣罢酒,皆喜曰:雍齿且侯,我属无患矣。

  (1)复道:楼阁间上下两层通道。这里是指复道上层。偶语:相对私语。(2)属(zhú):适值,方才。(3)起布衣:由平民起事。(4)此属:此辈。(5)雍齿:沛县人,曾有过叛刘降魏的行为。怨:王念孙以为是衍文。(6)自坚:言内心安定。(7)什方:陈直以为作汁邡为是。县名。在今四川什邡县。

  刘敬说上都关中(1),上疑之。左右大臣皆山东人(2),多劝上都洛阳:洛阳东有成皋(3),酉有殽邑(崤渑)(4),背河乡(向)洛(5),其固亦足恃。良曰:洛阳虽有此固,其中小,不过数百里,田地薄,四面受敌,此非用武之国。夫关中左殽(崤)函(6),右陇蜀(7),沃野千里,南有巴蜀之饶,北有胡苑之利(8),阻三面而固守,独以一面东制诸侯。诸侯安定,河、渭漕挽天下(9),西给京师;诸侯有变,顺流而下,足以委输(10)。此所谓金城千里(11),天府之国(12)。刘敬说是也。于是上即日驾,西都关中。

  (1)刘敬:刘邦的谋臣。本书有其传。(2)山东: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。(3)成皋:邑名。今河南荥阳县西北的记水镇。(4)崤:崤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渑:渑池水。在河南省境内,源于熊耳山,经宜阳县,向东南流入洛水。(5)河:黄河。洛:洛水,今河南省洛河。(6)左:指东面;下文右,指西面。崤:崤山。函:函谷关。(7)陇:陇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北。蜀:指岷山,在今四川和甘肃两省接界处。陇山与岷山相连。(8)胡苑之利:指关中北部与匈奴等族毗邻的牧场的畜牧业。陈直以为胡苑是指上林苑及其中的湖沼,胡即湖。(9)河:黄河。渭:渭水。漕挽:以船水路运输。(10)委输:输送供应。(11)金城:言城池坚固(犹如金铸之城)。(12)天府:言府库充实(犹如天赐之府)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